美国误判了与中国的贸易战

貢獻者:🦩🦩小鹤音形养老中 類別:简体中文 時間:2025-05-01 08:26:14 收藏數:42 評分:1
返回上页 舉報此文章
请选择举报理由:




收藏到我的文章 改錯字
每天,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都会改变他与世界的贸易战规则。不过有一点始终如一:特朗普深信美国能够在与
中国的“痛苦较量”中取胜。这份自信源于他多年秉持的观念:前任领导人出于天真或贪婪,让中国偷走了美国的
就业和产业。按照特朗普的说法,只要关税开始对中国商品造成冲击,贸易流向便会自动重新平衡。至于中国的
高额报复性关税,特朗普的幕僚却轻描淡写。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近日预测说:“我认为该由中国来降温,因
为他们对美出口额是我们对华的五倍。”
事实上,特朗普的自信错得离谱。中国的企业、投资者和工人并非刀枪不入,但他们习惯了疼痛。自从四分之一
个世纪前加入世贸组织,中国形成了一种异常“达尔文式”的资本主义:企业必须忍受永无休止的残酷价格竞争、
政治干预,以及对自身(包括知识产权在内)财产权益的模糊不清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企业、投资者和选民很快
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阵痛考验——从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,到突如其来的日常用品短缺(这些商品多由中国制造)。
至于中国是否急于妥协,北京方面予以否认。4月28日,当被问及特朗普自称已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时,
中国外交部表示并不了解两位领导人近期有任何通话。
撇开针锋相对的宣传不谈,确有证据表明,中国能在相当程度上顶住美国的施压,而不必改变路线。尽管特朗普重
返白宫后动作不断,其中一些针对中国的政策其实早在预料之中。4月中旬,美方宣布对中美药品贸易展开法律调
查,考虑以关税促使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回流美国生产,理由是“国家安全”。这并不出人意料。早在第一任期,特
朗普就痛斥美国对进口药的依赖。近年来,美国国会两党也对某些关键药物(如苄星青霉素,治疗梅毒和链球菌
感染的主力药)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表示震惊,并通过法案鼓励在美本土生产抗生素。可即便如此,2024
年,中国北方制药集团(一家国企)仍在石家庄新建生产线,专攻上述青霉素,且重点面向出口。
去年特朗普连任前夕,笔者曾赴石家庄的那家青霉素工厂,想一探中国对先进制造业的坚守——毕竟,全球其
他国家都因依赖中国供应链而忧心忡忡。药企聚集区弥漫着酵母发酵的气味:抗生素正由谷物发酵而来。一名
身穿蓝色工装、午餐时间抽着烟的车间主管谈起他眼中的全球化。他对西方药企并不掉以轻心,承认美国技术
领先中国。但在他看来,更紧迫的威胁来自国内那些小而激进的竞争对手。青霉素虽利润低,却是一门赚钱买
卖,“别人也想挣钱”。在他眼里,中国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:小厂挖走员工,无视环保规定。他目睹过大型
企业每吨药亏损1,000元人民币(约合137美元)硬撑,直到小竞争对手倒闭,随后这些“无情”的巨
头再度抬价。他总结:生存关键在于意志力、人力以及“各级政府的支持”。
数据也佐证了这种说法。疫情之后再加上房地产崩盘,中国经济正放缓。去年6月,约三成工业企业处于亏损
状态。国家偏爱的行业——例如电动汽车制造——产能严重过剩。然而许多企业仍艰难生存,靠地方政府扶持和
国有银行贷款输血。美国加征关税固然不受欢迎,但在多年的“脱钩”后,美国已只吸收不到15%的中国直接出
口额,相比特朗普第一任期大幅下降。若关税加速原本迟早到来的产业整合,中国领导层大可将后果归咎于“美
国霸凌”。而失业工人的声音,也难以传到公众耳中。
消费者的痛感则分布不均。美中双方都对部分进口商品网开一面。耐人寻味的是,特朗普豁免了会引发公众价格
恐慌的商品,比如智能手机(尽管他声称电子产品的新关税马上就来)。据报道,中国则放过了消费者看不见
的进口——从半导体到国产大飞机所需的零件。如果中国出口被切断,美国商店货架很快会空一片。而在中国,
美国制造的商品本就凤毛麟角。
因此,美国很难在双边“痛苦竞赛”中胜出。若真要重创中国,美国得打“商业包围战”。特朗普团队似乎正被这
一思路所诱惑。有报道称,美国官员正在向越南、墨西哥等贸易伙伴施压:要想免受惩罚性关税,就得把中国
踢出供应链,或至少阻止中国商品“曲线救国”进入美国。许多国家确实渴望维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,也对中国
自利的贸易做法颇有怨言。但特朗普的乱拳式霸凌正在削弱美国的号召力。如果美国最终输掉这场贸易战,其
痛苦将完全是自找的。
声明: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添加,仅供打字交流使用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特此声明!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文章熱度:
文章難度:
文章質量:
說明:系統根據文章的熱度、難度、質量自動認證,已認證的文章將參與打字排名!

本文打字排名TOP20

登录后可见